CancerCell封面论文林东昕吴晨常江王晓群等绘制全球首个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单细胞多阶段空间进化图谱
食管癌是中国人群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3% ,5年生存率不到30%,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中国患者以食管鳞癌为主,而欧美以食管腺癌为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疾病诊治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食管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早期没有被发现,临床就诊时患往往已到了中晚期,导致平均生存时间不到8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如果能做到早发现,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如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癌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经历从正常→癌前病变→浸润癌的恶性演进过程。癌前病变是癌变的关键阶段,这方面的检查、治疗技术都非常成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并进行胃镜下粘膜切除治疗,就可有效阻止其发展到晚期癌,达到临床治愈。因此,全方位系统性揭示和刻画癌前病变时空演进过程,揭示上皮细胞与其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探索肿瘤形成的动态分子路径,进而发现潜在的预防性干预靶点和早诊标志物,成为关键的科学问题。2025 年 3 月 10 日,Cancer Cell 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研究揭示RNAm5C修饰调控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机制
5-甲基胞嘧啶(m5C)修饰是RNA最普遍的修饰之一。m5C修饰通过影响RNA出核、稳定和剪接等过程来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造血干祖细胞为支持生命持续,分化为各种类型的血细胞,是维持血液系统正常功能的核心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经历快速的全局转录重编程,这些变化有助于细胞状态和功能转变。但是,全局转录重编程的分子机制以及NA m5C修饰在造血干祖细胞发育过程中是否发挥调控功能等问题尚不明晰。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杨运桂研究团队、动物研究所刘峰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璐团队,报道了Ybx1蛋白介导的mRNA m5C修饰在发育性造血中的关键作用,并为优化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策略提出了新见解与表观转录组学策略。该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运用转录组测序和RNA甲基化测序等技术,绘制出主动脉-性腺-中肾区新生造血干祖细胞、尾部造血组织区造血干祖细胞以及成体肾髓区造血干祖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RNA...
中山大学校友一作Cell论文首次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大片段缺失揭开线粒体崩溃生死线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作为一种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拥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线粒体 DNA(mtDNA),人类 mtDNA 的长度为 16569bp,拥有 37 个基因,编码 13 种蛋白,这些蛋白都参与细胞的呼吸和能量代谢。mtDNA 易发生突变,包括碱基替换和缺失,从而导致多种线粒体疾病。据统计,大约 500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线粒体遗传病。近年来,刘如谦团队等开发出了能够精准编辑线粒体 DNA(mtDNA)的基因编辑工具。然而,这些基因编辑工具只能实现 mtDNA 的碱基替换或消除致病点突变,对于 mtDNA 的大规模缺失仍束手无策。mtDNA 的大规模缺失,范围从 1.8 - 8 kb 不等,是包括进行性眼外肌麻痹(PEO)、Pearson 综合征以及 Kearns-Sayre 综合征在内的线粒体疾病的常见原因,还与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技术以重建线粒体疾病相关 mtDNA 缺失,从而深入研究这些疾病和开发相应治疗方法。2025 年 3 月 10 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Agnel...
CellStemCell相同的突变为何会引起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发生
髓性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s)是一种最具侵袭性的血液癌症,其生存率较低。如今,白血病患者往往会通过遗传分析来识别致病突变并选择最为合适的疗法。然而,即使在携带相同突变的患者中,其疾病进展和对疗法的反应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题为“Pre-existing stem cell heterogeneity dictates clonal responses to the acquisition of leukemic driver...
BloodJ科学家在人类机体肺部发现造血干细胞有望变革干细胞移植疗法
红细胞能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其它器官中,而机体的造血干细胞每天必须制造2000亿个新的红细胞来保持氧气的流动,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血液的产生是在骨髓中进行的,但如今,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lood Journal上题为“Decoding functional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adult human lung”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血液的产生或许也发生在机体肺部组织中。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肺部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红细胞和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其能产生形成血栓的血小板。这或许就表明,肺部或许是挽救机体生命的干细胞移植的强有力的来源;医学博士Mark...
4月上海2025酶改造与固定化技术应用专题研修班
在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合成生物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据《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53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7%。这一数字背后,是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产业需求的共振: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突破千亿美元量级,未来10至20年更可能撬动每年2至4万亿美元的全球直接经济价值。面对这场产业变革,美国率先通过《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抢占战略高地,目标直指本世纪末30万亿美元的市场蓝海。在这场全球竞逐中,合成生物学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焦点,更成为国家战略竞争力的关键支点。作为合成生物学的核心驱动力,酶工程的革新正站在产业升级的风口浪尖。酶作为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器”,其催化效率、稳定性及适应性直接决定了生物制造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如何通过定向进化突破酶的天然局限?理性设计能否破解传统改造的效率瓶颈?新酶资源挖掘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的跨越?固定化技术又怎样为酶的应用插上规模化翅膀? ...
报名已开启新赛季ATEC2025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安全
2025年度ATEC科技精英赛已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21日22:00正式开启报名通道。ATEC科技精英赛是面向全球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工智能及安全行业研究者和从业者的一场高水平的智能科技挑战赛。赛事由ATEC前沿科技探索社区主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发起。本届赛事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蚂蚁集团联合承办。 本届赛事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应用与安全(AI and Robotics Real-World...
薛澜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就业是最大的问题
近日,2025亚布力论坛第二十五届年会圆满举行。在【人工智能论坛】上,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汪玉;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脑虎科技创始人&CEO彭雷;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一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与社会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为本场论坛主持人。 以下为内容精编: 叶强: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企业介绍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
CellStemCell相同的突变为何会引起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发生
髓性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s)是一种最具侵袭性的血液癌症,其生存率较低。如今,白血病患者往往会通过遗传分析来识别致病突变并选择最为合适的疗法。然而,即使在携带相同突变的患者中,其疾病进展和对疗法的反应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题为“Pre-existing stem cell heterogeneity dictates clonal responses to the acquisition of leukemic 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