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2024年的新能源市场做一个总结,那避不开3个关键词,爆发式增长、血腥淘汰赛、“自杀式”价格战。
理想、零跑的成功,小鹏逆风翻盘,比亚迪继续断崖式领先,都证明了同样一个市场法则,在眼下这个时代,便宜、大碗就是卖车密码。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提供高阶智驾,雪片一样的订单会自然涌来。
华为、小米则向市场验证了另一套成功法则,自带庞大的手机用户,加上强大的技术实力,国产新能源车能精准打到BBA等传统豪车的痛处。外资车企如大众、Stellantis集团、奥迪纷纷向现实低头,通过投资入股、采购技术等合作方式,承认了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新势力造车的十年,堪称一场残酷的生存竞赛,而已经到来的2025年,游戏难度只会更高。
新势力榜单变数最大
2024年收官,回望这一年,车圈依旧充满了硝烟,各家车企火力全开、拼抢市场。 分数线也水涨船高,即便月交付量达到2万辆,也很难挤进第一梯队了。

▲ 2024年新势力车企交付量排行。图 / 每人Auto
跨年的钟声还未响起,理想提前交卷了。
12月31日晚间,理想宣布全年累计交付量达到50万辆,顺利完成全年销量目标,月均交付量超过了4万辆。过去一年,理想的路走得并不算顺利,旗舰纯电MEGA开局不利,连带着整个纯电业务被迫延后。理想迅速调整思路,推出理想L6,售价下探到25万元以内,才扭转了颓势。凭借着L系列持续发力,再加上价格政策跟进,理想在下半年迅速回血,重回月交付5万辆的关口。

▲ 理想L9与理想MEGA。图 / 理想汽车官方
这边理想稳坐新势力榜一,另一边零跑借鉴理想的产品思路,凭借“便宜、大碗”的策略,成功在2024年杀出重围。12月,零跑交付量42517辆,同比大涨128%,全年累计交付近30万辆,相比2023年翻了一倍。
就在一年前,零跑还不算出众,平均月交付量1.2万辆左右,还不及理想的一半。2024年,随着对标理想L7的零跑C10和对标理想L8的零跑C16推出,零跑从6月份开始月交付量成功突破2万辆大关。凭借极高性价比,零跑在竞争最激烈的15万至20万元价格带已经站稳了脚跟。目前,毛利率转正、销量节节攀升,都让零跑有了进入决赛圈的底气。按照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的规划,2025年零跑将实现50万辆销量,在202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毛利率水平也将稳步回升至10%,并最终达到15%。
理想与零跑的风头,还不是最盛。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榜单上又多了一位实力玩家小米汽车。仅靠一款车型小米SU7,小米全年交付量超过了13.5万辆。小米SU7自3月正式上市,短短9个月时间,交付量便突破了10万台。
虽然在新势力排行榜中位于末尾,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掣肘小米的并不是订单,而是产能。
小米官方小程序显示,目前下定,最快也要17周也就是4个多月才能提车。有网友调侃,雷军造车,越欠越多。火爆的订单给了小米足够的信心,2025年,雷军为小米汽车定下了30万辆的交付目标。
只凭SU7一款车已经杀到了新能源榜单前十,小米又在12月提前剧透了第二款车——SUV YU7。这款神似法拉利的新车,才一亮相就被赋予拿下Model Y的重任,热度丝毫不输SU7。
小米已经稳坐牌桌,2025年两款车型同时在售,交付的压力依然是最大的。

▲ 小米SU7与小米YU7。图 / 小米汽车官方
站在年尾看新势力这一年,充满了变数。曾经被外界唏嘘,已经分道扬镳的蔚小理,也渐渐有了重聚的势头。
进入2024下半年,小鹏接连发布了两款爆款车型MONA M03和P7+,月交付量站上了3万辆高峰。到了12月份,小鹏再冲一把,月交付量达到36695台,全年累计交付超19万辆。
这一切要归功于小鹏的自我调整,对内整顿了供应链体系,对外小鹏找到了产品思路,与零跑的策略相似,同样是提供极致性价比产品,且将高阶智驾下放到更便宜的产品谱系。
随着乐道产能跟上,蔚来也逐渐有了追上来的趋势。12月,蔚来加乐道双品牌交付量第一次超过了3万辆,创单月交付新高。从全年来看,蔚来累计交付221970辆,相比2023年的16万辆增长了38.7%。
相比其他新势力,蔚来为自己选了一条最难的路——高端纯电。不过,2025年乐道将推出两款对标理想L7/8的新车,叠加换电优势,或许还能再追回一些差距。
“比特”之争毫无悬念
看点在2025年

▲ 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图 / 每人Auto
如果把榜单范围再扩大一些,从整体新能源市场来看,冠军并没有悬念。榜一大哥比亚迪依旧是断崖式领先。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为427.2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超425万辆。这个数字,有机会让比亚迪冲击全球第七大车企的位置,超越本田、福特,后两者2023年全球销量均在400万辆以下。
王朝和海洋家族依然是比亚迪的基本盘,比亚迪的思路很简单,车海战术+极致性价比,依靠DM-i混动技术和垂直整合能力,把用车成本和整车售价打到最低。2024年,比亚迪打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秦PLUS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比亚迪将电动车的起售价降至“7字头”,最大限度抢占15万元以下市场。而这个价位区间的市场容量,几乎占据了汽车圈的半壁江山。
当新势力还在为月交付突破2万、3万辆欢呼时,比亚迪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正在以月销量增长10万辆的速度持续膨胀。2024年9月,比亚迪率先成为全球月销量突破4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紧接着,月销纪录再次被比亚迪自己打破,10月、11月比亚迪又突破了50万辆。

▲ 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图 / 比亚迪官方
比亚迪在一骑绝尘同时,与特斯拉也明显拉开了差距。
截至发稿,特斯拉尚未公布2024全年销量,但根据1-11月的销量成绩来看,特斯拉累计交付量约为157万辆,远落后于比亚迪(同期销量374万辆)。
尽管如此,不得不说特斯拉实在太能打,其他车企恨不得一款车一年更新三代,但特斯拉的主力车型依旧是老牌选手Model 3和Model Y。在没有新车推出的前提下,特斯拉只是对Model 3、Model Y进行了小改款。靠着这两款车型,叠加3年0息的金融方案,以及降价措施,特斯拉仍然有望在2024年达到170万辆的年销量。
如果说2024年新能源车王之争并无看点,那么2025年还是值得期待的。
首先,传闻许久的改款Model Y终于要来了。近期,疑似全新Model Y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显示,新车前脸相比老款有些调整,车尾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设计,整体造型更加简约,车身尺寸也可能有更新。同时,特斯拉更便宜的车型也将于2025年面世,售价可能低于15万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表示,全新的廉价车型同样会具备智驾功能。
在北美市场卖爆的Cybertruck也有望进入中国市场。工信部信息显示,2024年12月11日,特斯拉Cybertruck完成工信部汽车能源消耗量测算申报,不过很快上述申报就在当天被作废。但这依然被业内解读为一个积极信号。每人Auto发现,目前,特斯拉中国官网已经将Cybertruck放入了车辆列表,有3个版本,野兽版、全轮驱动版和后轮驱动版。

▲ 特斯拉Cybertruck。图 / 特斯拉官网
在几款新车的加持下,马斯克乐观预计,2025年特斯拉的交付量将增长20%-30%。除了新车,特斯拉还有一张王牌也将出手,FSD有望在新的一年进入中国市场。业内智驾领域,众玩家早已对传闻中的天花板即将抵达赛场,而戒备已久。
进入2025年,比亚迪的策略也会发生很大转变。在内部,比亚迪将智驾的战略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方面,整个集团都在All in智能驾驶技术,大约4000个工程师组成的智驾团队,正在突围智驾。据了解,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的两大核心部门天璇开发部与天狼研发部已经完成整合,整合后,初步的自研智驾落地时间在2025年年中,包括高速智能领航和城区智能领航功能。另外,比亚迪在机器人领域也有所布局,每人Auto曾独家报道,比亚迪第十五事业部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研发具身智能,初步落地场景是在工厂车间。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电动化上半场已经驶入快车道,智能化的下半场正在换挡提速,智电融合的整车智能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小鹏致力于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驾,眼下小鹏已经把价格下探至12万元,如果将来高阶智驾进一步下放,比亚迪的压力就来了。
搭上华为好卖车
2024年之前,人人都质疑赛力斯丢了灵魂;到了2024年,人人都想做赛力斯。

▲ 2024年鸿蒙智行交付量。图 / 每人Auto
官方数据显示,鸿蒙智行2024年累计交付新车444956台,其中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问界新M7年度累计交付突破19万辆,智界R7累计交付28969辆, 享界S9位列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量TOP1。毫无疑问,问界以一己之力撑起了鸿蒙智行的销量。问界崛起,也带动了背后的赛力斯,将其毛利率一举拉到了20%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盈利超40亿元。而就在2024年前,赛力斯还在亏损的泥潭里苦苦挣扎。
问界旗下主销车型M9,起售价超过45万元,已经打到了BBA的腹地。这款车凭借增程、智驾等优势,抢走不少BBA的市场份额。

▲ 问界M9。图 / 鸿蒙智行官方
赚不到钱的经销商们坐不住了。进入2024年末,人们发现,有不少BBA的4S店正在转投华为,比例甚至达到30%。北京、郑州等地一汽奥迪的大型经销商集团转投问界,一度冲上热搜,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的奔驰、宝马门店也投入了问界的怀抱。
华为“造富”的神话还在继续。11月底,华为与江淮打造的百万豪车尊界S800亮相,开启预订48小时收获了2108台订单。这款车预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如果能把尊界卖好,华为打造豪华车的“人设”就算是立住了。
虽然尊界S800能不能抢走奔驰S级、宝马7系的用户,还是未知数,但这款车的热度让众车企见识了华为造势的能力,一个共识已经形成,搭上华为好卖车。

▲ 尊界S800。图 / 鸿蒙智行官方
于是,有更多车企向华为递去了橄榄枝,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凡尔赛地拒绝,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车企的合作请求。
那些没有搭上华为的传统车企,开始调整思路,不是多生孩子就好打架,有限的资源需要集中倾向更有潜力的品牌。
于是,吉利旗下的几何并入银河品牌,领克整合进了极氪。此前独立运营的欧拉汽车也回归长城汽车体系,上汽放弃了“双星”战略,将飞凡品牌并入荣威,只保留了智己作为独立的新能源品牌。

▲ 2024年“创二代”销量/交付量排行。图 / 每人Auto
这样的整合并非没有原因,至少从数据层面来看,这些创二代的确更争气一些。12月极氪交付量为27190台,全年累计交付222123台,吉利银河的交付数据分别为69444辆,494440辆。
背靠传统车企,创二代的资源更充足一些。近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长安汽车的阿维塔相继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其中,智己B轮融资达94亿元,阿维塔C轮融资成功吸金110亿元。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智己和阿维塔这么幸运。
那些倒在2025前夜的车企
一年前,何小鹏曾回忆,2017年,中国尚有100家车企拥有规模化销量;到2022年,这一数字跌落至50家——短短五年,汽车圈已经消失了大约一半的车企,大浪淘沙已经开始。
何小鹏的判断没错,淘汰仍在继续。2024年,又有一些车企倒下,淡出人们的视野。
2024年12月,曾经带着百度与吉利双重光环的极越汽车,以“原地解散”刷新了造车新势力倒闭的速度,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导致极越停摆的直接因素是,账上没钱了。
前期的研发和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投入巨大,然而极越的产品设计又过于小众,销量惨淡,无法形成正向循环。
从去年12月到今年11月的完整一年中,极越汽车最低时月销量仅147辆,最高也不到3000辆,12个月累计销量仅14055辆,平均每月销量仅1171辆,而今留在汽车牌桌上的,均是保底1万月销的品牌。

▲ 被贴上封条的极越门店。图 / 视觉中国
造车是一个长周期的烧钱游戏,成立已经10年的蔚小理,也只有理想能实现盈利养活自己。因此,虽然销量不好,但只要有资本愿意输血,极越就还能续命。然而,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股东,极越终究没能等来那笔宝贵的救命钱。
被命运扼住了喉咙的,还有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汽车。从2024年初迟发年终奖到裁员降薪、停产,昔日的新势力销冠哪吒便进入至暗时刻。
12月初,哪吒汽车董事长、创始人方运舟发布全员信称,为了扭转生存危机,将实施两大改革措施,一是张勇不再担任CEO,二是方运舟将亲自带队,大刀阔斧改革。方运舟将IPO设为首要目标,力争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实现盈利。
但目前来看,哪吒仍在低谷徘徊。多家哪吒汽车门店已经关闭,从10月开始哪吒也不再公布销量数据。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哪吒国内零售销量为1500辆,同比下滑85.10%,出口301辆。2024年前10个月,哪吒汽车销量只有9.3万辆,同比下降超18%。
哪吒的困境,与其发展战略不无关系。从其推出的产品可以看出,哪吒缺乏一份清晰的产品规划。
成立10年以来,哪吒共推出了6款车,从面向B端市场的哪吒N01,到纯电小车哪吒V(换代后为哪吒AYA)、哪吒U(换代后为哪吒X),以及个性化的哪吒S和哪吒GT,再到主打家庭市场的哪吒L。哪吒的目标客群是哪些人,从产品来看很难判断。
原本,哪吒可以通过热销车型哪吒V和哪吒U稳步扩展市场份额。然而,管理层急于推动品牌向高端化转型,忽视了团队内部多数高层倾向于首先推出中高端SUV产品的意见,执意推出了中高端轿车哪吒S以及纯电跑车哪吒GT。

▲ 2024广州车展,哪吒汽车展台。图 / 哪吒汽车官方
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哪吒S还算规划出来的产品,但哪吒GT纯粹就是高层主观判断的产物。”前哪吒汽车员工李帆回忆道,2021年哪吒GT立项的时候,公司内部曾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造车产业链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从产品定位、研发设计、建立零部件供应体系、生产,到销售与市场推广,再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并且紧密连接,一环出错,全盘皆输。
哪吒的产品规划失误最终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反馈到市场终端就是销量下滑,资金短缺。供应商不愿意继续供货,进而影响到车辆生产和交付,形成恶性循环。
好消息是,多家媒体报道,哪吒汽车桐乡工厂将于2025年1月4日全面复工,主要生产哪吒L和哪吒S猎装版车型。目前,该工厂已经通知相关人员准备复工。
但已经倒下的高合、合创、天际等车企,或许很难迎来转机了。这轮风暴并不是淘汰赛的终点,而是新一轮残酷洗牌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