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AI 制作”标签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Meta 公司旗下的图片社交平台 Instagram 推出的“AI 制作”标签引发了巨大争议。该标签本应被用于标识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但却被错误地应用于许多使用传统编辑工具(如 Adobe Photoshop)修饰过的真实照片。这一乌龙事件激起了摄影师和其他内容创作者的强烈不满,他们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平台误判为 AI 生成,从而影响作品的传播和价值。
Meta 紧急灭火:更名并致歉
面对如潮水般的批评声,Meta 公司迅速做出了回应。公司发言人 Kate McLaughlin 表示,他们已将 Instagram 上的“AI 制作”标签更名为“AI 信息”,并承诺将持续改进其 AI 内容识别机制,以更准确地标记 AI 生成内容。用户点击新标签后,可以看到更详细的说明,了解图片内容是完全由 AI 生成,还是使用包含 AI 技术的工具进行过编辑。
元数据解读差异成导火索
此次标签误用的根源在于平台对元数据的解读方式。Adobe 等公司开发的图像编辑软件会在图片中嵌入元数据,用于记录编辑历史、作者信息等。Meta 公司的平台在识别到特定元数据后,会自动应用“AI 制作”标签,而忽略了图片并非完全由 AI 生成的事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判定方式,最终导致了此次大规模的误标事件。
Adobe 呼吁平台审慎标记 AI 内容
Adobe 公司内容真实性倡议 (CAI) 高级总监 Andy Parsons 对此表示,数百万用户使用 AI 工具进行的只是与过去相同的审美改进,平台不应该将所有使用过 AI 工具编辑的图片都标记为“AI 制作”。他呼吁 Meta 等平台在标记 AI 内容时,应该只针对完全由 AI 生成的图像,以避免误导用户,损害创作者的权益。
AI 时代的内容真实性:挑战与机遇并存
此次 Instagram “AI 制作”标签风波凸显了在 AI 时代保障内容真实性的挑战。尽管 C2PA 等元数据标记技术旨在帮助用户区分 AI 生成内容和真实内容,但相关技术尚未完善。未来,平台、软件开发商和行业组织需要通力合作,制定更完善的标准和解决方案,以维护数字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构建更加可信的互联网生态。